您好,欢迎访问南京工程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应用技术学院网站!今天是:

就业资讯

工业中心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一、就业状况:

2015届共有6个毕业班273人,总签约率、就业率均达(273/273100%

二、工作措施

1、通力合作,制定工业中心人才培养方案,为就业工作提供保障。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中心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重视就业工作。领导多次强调,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结构和就业层次已经成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毕业生在就业市场 中有无竞争力,社会是否需求,已经成为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转变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就业管理工作体制。2015年中心邀请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等校外企业、院校有关技术专家,召开2015-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定位和工业中心对口单招的生源现状,分别从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能力、素质等实际需求,如何构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平台,如何落实企业实习培养方式等多个角度对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学时分配以及培养措施等提出了完善方案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根据中心就业工作的情况,先后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研究与部署。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学工专兼职抓就业工作老师和毕业班班主任在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按照学校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毕业生各项工作,增强了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在对康尼公司、南通国盛、苏州台达等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应企业、优化理论、强化实践、个性培养”的实用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程广博而不精深,在“必须、够用”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课程内容删繁就简、避免重复;加强实践环节,每门专业课均开设整周的实训项目,由理论课教师直接担任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践性教学环节达到40%以上。采用讲练结合、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实施个性化培养,组织考高级工,举办“德西杯”数控技能大赛,参加创新技能大赛,组织特长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最大限度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提前进入准工作状态,力争与企业无缝接轨。

2、全员参与,强化就业工作机制,营造人人关心毕业生就业的氛围,

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建立以党总支书记和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总支书记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学工办在中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做好中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协调和统筹工作。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安排了专人负责具体实施中心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协调各班级、各部门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做好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定期公布各班的就业情况。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调查研究,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综合反映情况;邀请毕业生回校座谈,邀请康尼、十四所等企业管理者来中心做就业专题报告;研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统计、分析、上报各类数据并整理归档,写出年度调研报告和工作总结。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积极利用实习教育、科研合作的机会推荐毕业生就业。组织开展了多场毕业生就业专场报告会、招聘会,实现招聘活动经常化。郁汉琪主任、周明虎书记亲自邀请多家用人单位来中心招聘,成功地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得到全体教职员工热心关注支持和多方努力,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取得很好的效果。201536工业中心首届春季招聘会成功举办,邀请前来的常熟市福莱德连接器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达风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南戈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捷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菱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宇松工控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江苏绿扬集团等8家单位如期在中心114教室举办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近50个就业岗位,成功签约8人。邀请十四所前来招聘录用中心5名特招生。邀请江苏新苏机械有限公司前来中心专场招聘录用毕业生13名。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嘉和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数控公司也都邀请前来中心进行专场招聘。中心学工办对为毕业生提供多个就业单位并成功取得就业岗位和就业信息的张思弟、盛国良、吴金娇、金茜、张军、许其清、王坤等老师进行了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使工业中心真正形成了全员关心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完善毕业生服务体系。安排专职辅导员负责毕业生推荐表审查盖章工作。配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数据统计等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证明材料的收集工作。2015年辅导员先后带领学生去高淳南京国睿、溧阳科华、镇江北汽参观面试招聘等,会同教研室前往南通国盛、康尼公司用人单位走访调研,开展毕业生思想状况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创业情况调查、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分析。2015年分别发放毕业生调查问卷273份和用人单位调查问卷100份,收回239份有效毕业生调查问卷和38份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完成了2015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就业调查问卷收集、评估、总结工作。及时完成了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等表格的发放及签约统计、分析和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的办理、发放和改派的联系工作,处理毕业生部分遗留问题。

探索并不断完善“实习+就业” 模式,形成产学研结合,推动学生充分就业,使就业工作成为我中心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深入考察,探索与社会专业人才机构的合作模式,继续与康尼、国盛、欧辰等企业和重要就业基地加强合作,构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2015年又新增中国东方数控公司、江苏嘉和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南通鹏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江苏齐丰重工有限公司等4个就业基地。

   3、贯穿始终,加强为学生服务意识,推行就业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中心高度重视就业教育工作,并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在大一、大二阶段注意做好学生就业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做好自我定位和自我生涯规划,树立起从基层做起,为基层服务的观点,到大三第二学期就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中来,大四第一学期起分专业分批召开毕业动员大会,引导毕业生从实际形势出发,从本身出发,服务社会需要,适应现代社会职业的需要,将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诚信教育、创业教育等相结合。

加强毕业生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毕业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毕业生教育工作,既是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和派遣工作,使学生上好大学生涯的最后一课,使毕业生文明、安全、顺利离校。在毕业生教育过程中,中心按照学校统一工作安排,明确工作任务,任务落实到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工作专职队伍、班导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骨干作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毕业生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认真做好毕业生派遣工作,中心各部门本着“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毕业生服务”的指导思想,认真为毕业生办理离校的每一项手续,确保工作中不出问题,并通过开展咨询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积极营造温馨的校园氛围。积极开展“学子情系母校,师生共建文明”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毕业生典礼、授予学位仪式、“祝你一路顺风”欢送毕业生晚会、师生座谈会、师生参观走访毕业生等一系列活动,培养毕业生爱校荣校情感,坚定了毕业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建立就业困难学生特殊档案,进行一助一补差。积极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对暂时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摆正心态,并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使他们能够尽快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及时疏导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心理压力,动员专业老师和优等生对这些学生进行补课补差,帮助他们能完成学业,按时毕业,解决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就业,及时上报派遣数据。截止12月下旬完成了305份新老毕业生档案整理转寄、报到证和户口迁移的发放转寄

党政共同将就业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利用一切资源(家庭、朋友、同学等)为学生开拓就业渠道,目前工业中心已经形成“事事考虑就业、人人关心就业”的局面。

三、不足之处:

2015届中心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清醒认识到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工作任务加大,现代化管理手段还不能满足就业工作管理的需要,就业工作的信息服务还处于初步完善阶段。

2)、毕业生就业基地数量、专业覆盖面还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

3)、就业创业教育仍需加强。

5)、就业工作的理论性研究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2016届的工作思路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尽快开发完善中心就业信息网站,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作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信息服务。

2、继续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加强与用人单位和校友的联系,增强有效信息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

3、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实际,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4、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理论性研究和调研工作,在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就业工作是学校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 念,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做法,创新工作思路,树立就业服务意识,提高就业工作质量,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就业与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全面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供稿人: 发布时间:2017-03-16 浏览:
上一篇: 2016年就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下一篇: 无锡信捷电气

南京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应用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53号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1号 邮编:211167  联系电话:办公室 025 86118572  联系人: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