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南京工程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应用技术学院网站!今天是:

新闻动态

工业中心开展“加强课程建设 优化项目教学”教学沙龙活动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教学沙龙观点集粹】加强课程建设 优化项目教学

窗体底端

【导读】近年来,工业中心持续加强课程建设,推进工程化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加强学生和老师到企业去调研、参加实习、合作项目的工作,真正做到“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在本期的教学沙龙中,工业中心副主任刘树青担任主持人,中心书记周明虎参加,特邀智能制造分中心的贾茜、吴金娇、杨文亮和电工电子分中心的庞丽莉四位老师介绍课程建设经验。老师们围绕“加强课程建设 优化项目教学”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吧。

 

【理实一体,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以《数控机床电气装调与维修》课程改革为例】

贾茜老师分析了目前《数控机床电气装调与维修》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路及实施计划,提出通过构建工程化教学环境,设计工程化项目,使学生在工程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中,完成理实一体化学习,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

 

【从课程内容到教学实施,突出工程应用性课程的特色——以《数控机床电气设计与调试》课程改革为例】

吴金娇老师介绍了《数控机床电气设计与调试》课程建设的目的、内容和预计建设成果,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层次对课程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更新,编写新教材。由于课程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根据知识点不同、课时不同,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重难点知识的慕课教学和强实践性知识点的视频手把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相补充的课程组织实施方法。使该课程能更符合工程应用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以《机构创新设计与制造》课程建设为例】

杨文亮老师介绍了《机构创新设计与制造》项目教学准备过程、详细实施计划、课程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根据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水平,结合课程大纲,提出了该项目教学的总体目标及具体实施计划,最大程度做到因材施教,系统性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

【服务多专业,建立个性化培养模式——以《电工电子》课程改革为例

庞丽莉老师介绍了“新工科”背景下服务于非电类多专业的基础课程——“电工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构想,从目前各工科专业的专业定位和行业需求出发,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并结合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改革目标,构建服务多专业的“1+X”课程模块体系综合性实验平台

供稿人: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
上一篇: 工业中心开展2018届毕业设计中期自查工作
下一篇: 中国探针集团董事长一行来中心参观考察

南京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应用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53号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1号 邮编:211167  联系电话:办公室 025 86118572  联系人:朱老师